12月1日,由內蒙古興安盟科右中旗人大主任、蒙古族刺繡非遺傳承人白晶瑩帶隊的考察團一行正式到訪絲綢小鎮。
經過此前初步對于絲綢小鎮的了解,以及對于蒙古族刺繡的產業發展規劃,本次興安盟考察團針對性的參觀了絲綢小鎮產業示范區,并根據蒙繡的產業特點提出了未來落戶絲綢小鎮的合作計劃。
在參觀絲綢小鎮產業示范區的過程中,白晶瑩對園區已入駐的翔順絲綢、蠶花娘娘等著名絲綢品牌進行了走訪,湖州當地的蠶絲文化結合精妙的刺繡讓來自內蒙古草原的客人眼前一亮。
此外,訪問團還參觀了正在園區內舉辦的公望陶藝展覽交流會,通過一把把形式各異的紫砂壺、一件件不同時代的精品高古陶以及現場展示的“點茶”茶道藝術,訪問團感受到了在絲綢小鎮內富含的多元化非遺傳承。
白晶瑩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讓來自興安盟的傳統技藝也通過這樣的形式亮相在絲綢小鎮。
在與絲綢小鎮負責人的洽談中,白晶瑩表示本次來訪小鎮是為了具體落實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繡進駐絲綢小鎮項目。
作為非遺技藝蒙古族刺繡在當地有著非常良好的傳承發展,刺繡作品精美極具民族特色,近年來越來越受到行業內的關注。相信在入駐小鎮后,依托小鎮平臺可以有更好的傳承與推廣。
絲綢小鎮是具有傳承與創新的國際化平臺,園區里有豐富的設計師創客資源。白晶瑩一行此次到訪絲綢小鎮對于蒙古族刺繡的革新發展有重要的合作意義,希望以這次來訪作為一個開始,雙方增加互通,使蒙繡創作展示中心項目可以在絲綢小鎮落地。
最后訪問團還參觀了絲綢小鎮的世界絲綢之源——潞村絲織技藝展示。
作為蒙古族刺繡非遺傳承人,白晶瑩在觀摩繡娘刺繡展示后,與她們做了交流探討并現場拿起針線體驗,寥寥幾針一朵梅花便躍然于眼前,那一刻,南北方刺繡文化在絲綢小鎮相融合。
絲綢小鎮產業示范區內的大師工作室、設計師創客聯盟、傳統絲綢品牌等,給考察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示范區這樣的絲綢文化氛圍中包含了創意、研發、市場等產業鏈重要元素,精準定位了園區的未來走向,同時作為產業園區也成為了學校的研學基地,為中國傳統絲綢文化的傳承和產業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絲綢小鎮成立之初就以打造絲織產業中心為目標,對于絲織產業的非遺技藝傳承與創新也是小鎮的重要責任。
為打造絲織產業優秀特色小鎮,完善小鎮產業鏈發展,絲綢小鎮歡迎來自全國各地優秀的傳統絲織技藝來到這里傳承發展。
絲綢小鎮愿意打造面向全球的專業性平臺,吸引優秀設計人才,讓精美絕倫的傳統技藝在這里再現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