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2019年10月24日高層集體學習區塊鏈以來,區塊鏈得到廣泛關注,相關政策紛紛出臺。今年區塊鏈被納入“十四五”數字經濟七大重點產業之一,進一步奠定了區塊鏈在我國建設數字中國中的重要作用。今年6月,工信部、中央網信辦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區塊鏈的階段性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等,有望加速區塊鏈應用落地。
圖片來源攝圖網
背景意義
“海量數據+超強算力+適配算法”推動區塊鏈技術快速發展,中央地方政策持續加碼,各地加速部署應用
(一)區塊鏈被納入新基建、數字經濟范疇,將成為發展數字經濟和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驅動力之一
區塊鏈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防丟失、防篡改、易追溯、分布式等特性,構建了獨特的信任機制。數據已在十九屆四中全會中明確可作為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而區塊鏈正是從技術上來解決數據要素流通的有效途徑,從而將在未來逐漸成為我國發展數字經濟和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驅動力之一。
圖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區塊鏈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
資料來源:國務院及相關部委網站,國新未來科學技術研究院整理
(二)中央和地方政策支持力度持續加大,探索區塊鏈產業發展路徑
自“1024”區塊鏈講話后,從中央到各省市陸續出臺規劃、意見等區塊鏈專項扶持政策,積極打造區塊鏈先行應用試點地區,為行業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從國家各部委發布的政策數量看,2020年發布政策超50個,同比增加一倍以上。從各省市來看,截至2021年6月底,各省市政府共出臺區塊鏈相關政策469項,其中2020年219項,占總體政策數量近一半,政策內容包括建設區塊鏈產業園區、打造區塊鏈產業發展高地、爭奪區塊鏈行業話語權等。
圖 2019-2020年區塊鏈政策數量TOP10省/直轄市
資料來源:賽迪智庫《2020-2021年中國區塊鏈產業發展白皮書》
表 2020-2021年6月省/直轄市區塊鏈相關政策
資料來源:地方政府官方網站,國新未來科學技術研究院整理
(三)區塊鏈產業規模持續高速增長、注冊企業數量穩步增加,未來增長潛力大
根據賽迪區塊鏈研究院數據,2020年我國區塊鏈產業規模接近50億元,同比繼續維持高速增長。截至2021年6月,經中央網信辦備案的區塊鏈應用系統達千余個。根據區塊鏈之家數據,自2016年我國將區塊鏈技術列為戰略性前沿技術以來,注冊成立的區塊鏈企業數量快速增加,截至2021年7月20日共注冊7.5萬余家企業,其中2018-2021年連續四年過萬。
圖 2014-2021年7月我國區塊鏈相關注冊企業數量及增長率
資料來源:區塊鏈之家《中國區塊鏈產業生態地圖報告(2020-2021)》
區塊鏈注冊企業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成渝等,廣東最多達3.2萬余家,占全國的比例超40%;浙江、江蘇、山東、海南次之,均超過4000家。
圖 截至2021年7月20日區塊鏈注冊企業數分布
資料來源:區塊鏈之家官網,https://bc.cert.org.cn/situation
主要內容
《指導意見》聚焦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從賦能實體經濟、打造現代產業鏈、深化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任務及措施
(一)賦能實體經濟:融合應用、供應鏈管理、產品溯源、數據共享多管齊下
《指導意見》提出的第一個重點任務是賦能實體經濟,主要涉及四類。
深化融合應用:主要發揮區塊鏈在優化業務流程、降低運營成本、建設可信體系等方面的作用,支撐數字化轉型和產業高質量發展。
供應鏈管理:通過智能合約等技術構建新型協作生產體系和產能共享平臺,保障信息流、資金流、實物流的無縫連通。比如“鏈稅通”——“區塊鏈+不動產”稅收治理項目的上線,標志著武漢市新房交易在全國率先邁入“區塊鏈時代”;貴州區塊鏈誠信檔案解決了農民貸款難題。
產品溯源:在食品醫藥、關鍵零部件、裝備制造等領域,用區塊鏈建立覆蓋原料商、生產商、檢測機構、用戶等各方的產品溯源體系。比如云南啟動全國首個省級區塊鏈商品溯源“孔雀碼”;國內最大的農產品B2B垂直電商平臺中農網在全國首先將區塊鏈技術運用到繭絲產業,實現全流程可追溯,將蠶農的賬期從幾個月縮至兩小時。
數據共享:利用區塊鏈建設涵蓋多方的信用數據平臺,創新社會誠信體系建設。中國首個具有真正意義上的、權威的區塊鏈誠信認證平臺——中國區塊鏈價值聯合認證中心已于2018年成立。
圖片來源攝圖網
(二)打造現代產業鏈:培育一批區塊鏈“名品”“名企”“名園”,完善產業鏈條
打造現代產業鏈是《指導意見》提出的重點任務之一,主要包括培育一批區塊鏈“名品”“名企”“名園”、建立開源生態、完善產業鏈條。其中創建區塊鏈“名園”主要是鼓勵地方按照“監管沙盒”理念打造區塊鏈發展先導區,支持基礎條件好的園區建設區塊鏈產業“名園”。
截至2020年底,各省市已建立起45家區塊鏈產業園,浙江、廣東等地區數量較多,產業規模效應和聚集效應初步形成。從城市分布來看,杭州是全國區塊鏈產業園數量最多的城市,共6家;廣州、上海分列第二、三名,分別有5個、4個區塊鏈產業園。
圖 截至2020年底各省/直轄市區塊鏈產業園數量(個)
資料來源:賽迪智庫《2020-2021年中國區塊鏈產業發展白皮書》
(三)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在技術標準、開源社區、人才培養等領域加強區塊鏈國際合作
《指導意見》在國際合作方面提出,圍繞“一帶一路”戰略部署,建設區塊鏈國際合作交流平臺,在技術標準、開源社區、人才培養等領域加強區塊鏈國際合作。
技術標準:今年4月,央行數研所、中國信通院合作立項2項區塊鏈國際標準,提升了我國在區塊鏈國際標準方面的貢獻度。
開源社區:由國家信息中心、中國移動、中國銀聯和紅棗科技等知名企業組成的聯盟領導的區塊鏈服務網絡BSN與超級賬本等國際公共區塊鏈已達成部分合作。
人才培養: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與火幣中國、鏈人國際簽約,各方就共建區塊鏈產業人才研究所、共建區塊鏈人才創新示范訓練基地、共建區塊鏈產業人才集聚區、共同打造區塊鏈人才精準就業平臺展開合作。
文|朱蓉蓉,國新未來科學技術研究院研究員